電療的止痛原理是利用門閥理論(gate control theory),刺激較大之神經纖維去抑制疼痛纖維的傳導,降低疼痛傳入時之神經興奮活性,達到止痛的效果。臨床較常使用之電療儀器包括有低週波電刺激器和中頻向量干擾波。
低週波電刺激器(又稱低頻電刺激器)的頻率範圍主要在1000Hz以下,其治療方式是透過可傳導電流之凝膠貼片黏貼於患者之疼痛部位。由於電療本身含有正負兩極,所以會改變細胞膜外之電位,引起神經細胞產生動作電位,進而引起肌肉收縮反應。低週波電刺激器作用部位主要在人體之淺層之大塊肌肉,因此在做低週波電療時,可以看到淺層肌肉的收縮與跳動。所以低頻電刺激器除了止痛外,亦可放鬆淺層的肌肉組織。低週波電刺激器之適應症包括術後止痛、癌症痛、神經痛、不良姿勢引起之肩頸痛。
中頻向量干擾波的頻率範圍主要在2000Hz至5000Hz,其治療方式是透過海綿吸杯吸附於患者之疼痛部位周圍。由於中頻向量干擾波之頻率較高,對皮膚之穿透性較好,因此可達到人體較深層之軟組織。所以中頻向量干擾波除了止痛外,亦可放鬆深層的軟組織。中頻向量干擾波之適應症包括下背痛、下背肌肉痙攣、神經痛、肩、膝、髖、踝關節痛。
以上兩種電療之適應症皆為止痛與降低肌肉痙攣,包括肌肉骨骼系統疼痛、術後疼痛、癌症痛、神經痛等。電療被視為短期有效之止痛工具且副作用較小。
資料來源:長庚醫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