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

物理治療師證照 溫故知新 考試打通關

【文/黃文奇】

物理治療師證照近年有成為顯學的趨勢,每年兩次的考試,每次均有1,200至2,000人報考,錄取率約10%至20%。

國泰醫院復健科專任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,考生除了把握學科外,還要隨時注意物理治療新趨勢,換言之,「溫故知新」才能穩健通過考試。

每年的物理治療師考試有兩次,第一次大約在1月中下旬,第二次是在7月,考生可依準備的狀況,注意報名、考試時間,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場次。

如何成為一個物理治療師,首先必須先取得相關科系畢業資格,例如物理治療學系,再通過物理治療師的高等考試取得證照,才能在醫院或診所執業。由於該領域對於現代人日益重要,因此在1995年物理治療相關法條通過以後,已經成為一個正式職類

核心科目 一定要及格

在考試方面,簡文仁指出,目前僅要求學科考試,包括物理治療基礎學、物理治療學概論、物理治療技術學、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、骨科疾病物理治療學、心肺疾病與小兒疾病物理治療學等。其中,神經與骨科兩大科目必須好好把握,否則即使平均及格,也仍然無法錄取。

簡文仁說,一般醫務人員的考試僅要求「平均及格」就可以錄取,但是物理治療師卻「反其道而行」,為了提升業界的執業水準、寧缺勿濫,因此物理治療學會、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認為,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、骨科疾病物理治療學、心肺疾病與小兒疾病物理治療學等四大科目一定要及格,才能成為物理治療師。這就是這一行所謂的「核心科目」。

當初考試院為提高錄取率,希望只要「平均及格」就可授與物理治療師資格,也對學會、公會提出這樣的要求。但是業界認為,對於病患治療的能力不能下降,尤其學科的認知、了解不能打折扣,及格已經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
因此在學科考試準備上,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、骨科疾病物理治療學、心肺疾病與小兒疾病物理治療學等四科,成績未滿60分就無法錄取。在準備訣竅上,尋求專業的補習班協助是一條路,勤做考古題庫、熟讀教科書內容外,對於新的物理治療趨勢、技術、療法等,也要時時關心。

治療新趨勢 也要留意

在新趨勢方面,例如最新的治療方式,有哪方面的研究,治療的效果為何?這些都是考試題目之一;許多人因為考試將屆,努力鑽營考古題,卻忽略了「新知」的涉獵,這是一定要注意的事,因為物理治療領域日新月異。
舉個例子,簡文仁指出,如國泰醫院新的治療方式,針對「肌少症」提出更好的協助,就是一個重點;他解釋,由於現在老齡化社會逐漸成形,老人的肌肉如何減少萎縮,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功能、品質。一般而言,老人家的體能、肌力似乎會愈來愈差,有物理治療適當的介入,會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至於如何獲得這些新知,簡文仁表示,可以從物理治療領域的專業期刊、雜誌取得,例如《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協會雜誌》雙月刊,全國有14個專業學校的學者會撰寫論文、報告,都是參考的刊物之一。

簡文仁強調,物理治療師是一個專業的項目,若能夠自我強化專業領域,其帶給患者的協助,絕不下於一般專科的醫師;但成為物理治療師前取得證照是必須的過程,因此把考古題做熟、做好,了解治療新趨勢都應當並行,因此「溫故知新」是非常重要的準備工作。

【2013-06-22/經濟日報】



資料來源: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62553

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

坐骨神經痛擴及下肢 物理治療應先評估

健康醫療網/林怡亭報導 2013/06/12

臨床上,治療坐骨神經痛患者,通常會先採以保守治療,除非症狀持續惡化,則再考慮是否透過手術治療;開業治療所院長陳俞州指出,坐骨神經痛主要是因神經受壓迫導致下肢疼痛,部分患者會有麻木等現象,嚴重時甚至影響行走。

坐骨神經痛的物理治療,包括運動治療、神經牽拉治療、腰椎牽引等;陳俞州說,但像是運動治療、神經牽拉及電療,患者在接受治療前,都必須先接受物理治療師的評估,才能避免對健康造成傷害。

院長陳俞州進一步說明,像是運動治療,又涵蓋皮拉提斯核心運動、腹肌等強化運動,物理治療師會依據患者病情給予不同的運動方式,以達到訓練層核心肌群,幫助脊椎穩定支撐的目的,不但能有效降低復發機率,也能加強保護對外力的衝擊。

另外,神經牽拉治療則是針對下肢緊繃的肌肉群和坐骨神經進行牽拉治療,幫助達到放鬆的目的;陳俞州呼籲,坐骨神經身體中最長最粗的神經,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,就應盡快諮詢專業醫師的協助,才能有效紓緩症狀。

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

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

頸椎牽引

牽引可用在人體各關節的復健,不過臨床上以脊椎牽引使用較多;骨科患者有時骨與骨之間卡住,也需要牽引拉開,才能復位。在常用牽引的脊椎復健中,胸椎因拉開不易、又與肋骨相連,所以牽引較常用在頸椎及腰椎的復健。

原理
以外力將關節拉開,即稱為牽引。牽引不只對關節有作用,對放鬆緊繃的肌肉、肌腱或韌帶等也有助益;因為這些不適常肇因於神經根的壓迫,以牽引進行復健,來拉開神經根部位,可消除疼痛及改善關節的活動度。
頸椎牽引有徒手牽引及機械牽引兩種方式,徒手牽引(頸椎整脊的一種)較耗人力,且必須有嚴格訓練的技術,在徒手牽引前必須有頸椎穩定度、骨質疏鬆、血管問題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僵直性脊椎炎等特殊疾病的測定,否則容易造成骨折、腦中風,甚至腦死等問題,所以頸椎徒手牽引做得不多,大多以機械牽引為主。

用途
頸椎牽引常用於頸椎退化性關節炎(頸椎骨刺)或椎間盤突出,併發神經根壓迫的病人,這類病人除了頸部疼痛之外,還會有肩膀及手臂抽痛、麻木的現象。不過若壓迫到中樞神經,則仍以手術為宜,例如頸椎狹窄的患者,因為很容易壓迫到中樞神經,所以很少用牽引的復健方式。
肌肉緊繃的患者,也可利用頸椎牽引放鬆。另外,頸椎外傷而沒有骨折或關節不穩定等問題,但壓迫到神經者,亦可利用頸椎牽引來復健,不過在復健前需先利用X光檢查,確定關節的穩定度。

用法
頸椎牽引可坐著或躺著進行,前者較節省復健空間,後者則讓患者較輕鬆;但後者所使用的重量需較重些,還要克服身體與床之間的阻力才行,不過此一阻力比躺著做腰椎牽引小一些。目前較常坐著進行頸椎牽引。

頸部神經根的壓迫通常以第五、六節居多,因此坐著進行頸椎牽引時,頸部需往前傾約廿五度,可使第五、六節椎間孔空間大些;如果是在高部關節受到壓迫,例如第二、三節,則頸部需伸直些,作用在適當部位的力量才會大一點,反之亦然。

頸椎牽引的方式,可採用間歇式或半持續性方式。間歇式牽引通常是拉七秒後停十五秒,如此反覆持續廿至卅分鐘;牽引的重量可由體重的七分之一開始,逐漸增加到體重的四分之一為止

半持續性牽引,則每次拉的時間比較久一點,一次持續廿分至二小時不等,中間不休息;重量則由三公斤開始,逐漸增加到體重的七分之一為止。不過因每個患者的耐受度不同,也可減少到一次持續十分鐘,視患者的反應而定。頸椎牽引的效果比腰椎牽引好些,通常二、三周可看到效果,大約八、九成的人有效。

部份患者有頸椎骨刺等問題,但沒有時間常到醫院,也可經醫師診斷後,使用家庭用較簡易的頸椎牽引設施,在家自行復健,但只有半持續性而無法做間歇式的頸椎牽引。

頸椎不適常與日常生活姿勢不當有很大的關係,因此做頸椎牽引的患者,之後也要好好保養。例如看電視或電腦,螢幕高度最好與視線呈水平、或稍低於視線三、四十度以內最好;而身體也最好是正對螢幕,不要有必須側身或扭轉身體的姿勢。

禁忌
骨質疏鬆、關節不穩定、診斷不明確(例如可能有腫瘤)、頸部血管有問題(頭暈、昏迷等也包含在內)、顳顎關節有問題(例如咬合時容易不適)、骨折、頸椎脫臼尚未復位(復位後可做頸椎牽引)等,都不適合做頸椎牽引。

牽引若造成患者症狀更嚴重,或感覺不適時,也應立刻停止,改變牽引方式或改用其他復健方法。


資料來源:http://web.it.nctu.edu.tw/~hcsci/hospital/other/haul_c.htm

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

用鏡子騙大腦 中風復健加速
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黃玉芳/台北報導】

鏡像治療 改善知覺、動作

常見的鏡子也能用來幫忙復健。中風後一側肢體常不聽使喚,讓患者很氣餒,職能治療師表示,可以利用鏡子,用健康的一隻手練習動作,觀看鏡中影像,刺激大腦負責運動的區域,讓大腦以為癱瘓的手能夠正常活動,持續練習有助於恢復另一側癱瘓手部的功能。

肢體活動障礙是中風常見的後遺症,尤其是手指伸展、抓取等動作變得很困難。國外曾有研究發現,中風半年後,僅四成的患者可恢復部分手部功能。

安德復復健專科診所職能治療師許世賓表示,中風後有些患者一側的手幾乎沒有反應,要患者立刻練習動作、展開復健很不容易,「鏡像治療」是近期新的臨床復健方法。

這項復健法是先準備一面鏡子,患者坐起後,將沒有知覺的手放在鏡子後方,另一隻健康的手練習各種動作,並且專心觀看鏡子中反射的影像,同時患者要想像癱瘓的手也在做同樣的動作,藉由視覺刺激,讓大腦產生兩手同時動作的錯覺。


圖片來源/安德復復健診所

這項復健方法簡單,在家也可以練習。初期一天練習至少30分鐘,持續大約20至30天,可以活化大腦負責運動的區域,讓大腦認為癱瘓的手可以正常運動,改善知覺、動作功能。

不過許世賓說,鏡像治療因為能做的動作有限,還須搭配30分鐘以上的一般復健訓練,才能更順利的恢復手指開闔、手臂舉高等功能。他提醒,中風復健之路漫長,有時進展緩慢,患者容易沮喪,家屬應適當鼓勵,讓患者有耐心、不要放棄。


資料來源:http://udn.com/NEWS/HEALTH/HEA1/7942052.shtml

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

慢性肌肉酸痛 常見於肩頸部和下背部

肌肉分布於人體的每個部位,不管是頭頸軀幹或四肢都有肌肉的存在。肌肉藉著肌腱附著在骨頭上,主要功能是經由肌肉的收縮拉動骨頭,做出我們想做的動作,或者藉由脊椎兩旁肌肉穩定的收縮維持人體適當的姿勢,由此可知肌肉對人體活動和姿勢的重要性。也正因為如此,人體的肌肉常常會發生一些急性的傷害或慢性的酸痛,尤其是慢性的肌肉酸痛,隨著工商業的發達,已經是復健科門診中因疼痛求診最常見的原因了。
肌肉的慢性疼痛最常發生在肩頸部及下背部,其他四肢的部分也並不少見。發生的原因大都與姿勢不良、工作過於勞累、同一個姿勢保持過久、同一個動作重複太多次等有關,像老師、秘書、電腦族、搬運工等都是高危險群。因為不當的使用肌肉會造成肌肉細微受傷,肌肉纖維會持續收縮來保護自己,局部肌肉纖維會缺血而引發疼痛,而疼痛又會再度引起肌肉纖維保護性的持續收縮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,慢慢的演變成慢性肌肉疼痛。
在復健科門診中,常見到病人因肩頸部或下背部酸痛來求診,問診結果常常已持續酸痛數月之久,一直到疼痛難以忍受才來求治。身體檢查可發現肩頸部或下背部肌肉有明顯壓痛點、肌肉僵硬,嚴重時甚至會有脊椎活動度變差及脊椎側彎的現象。X光檢查可能見到脊椎長骨刺、椎間盤空隙狹窄、脊椎僵直失去正常的生理性前凸,甚至於有脊椎側彎及脊椎小面關節偏位的現象。
治療方法以復健治療最重要,其中冷療、熱療、電療、肌肉伸展、肌肉按摩可以放鬆肌肉,減輕肌肉痙攣及疼痛;脊椎牽引可拉開脊椎椎間盤空隙及神經孔,降低脊椎神經根的壓力,也可減輕肌肉痙攣及疼痛;若有脊椎小面關節偏位的現象,可使用脊椎調整的手法來調整脊椎,使其回復正常位置。如果病人處於急性疼痛期可借助口服藥物治療﹝止痛藥、肌肉鬆弛劑﹞來減緩肌肉疼痛,可有效縮短病程。其他還有局部肌肉痛點的藥物注射、針灸等方式也有不錯的效果。
除了治療疼痛之外,另一個重點是要在復健科醫師或治療師的指導下,學會個別肌肉的伸展操,藉由肌肉伸展的動作把痙孿的肌肉拉長,這樣不只可以治療肌肉疼痛,還可以預防復發。另外,調整錯誤的工作姿勢及保持正確的工作態度也很重要,尤其要特別注意正確的坐姿、站姿、搬重物的姿勢,以及工作時同一個姿勢不要保持過久、同一個動作不要重複太多次,以免經過復健治療已經改善的肌肉酸痛僵硬的症狀又再度復發。



資料來源:中壢天晟醫院復健科主任 吳俊明醫師

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

考生面對考試易肩頸疼痛 物理治療師提供伸展操

六月份之後,考生即將面臨考試,為了把握關鍵時間,正在努力做最後衝刺,也容易出現肩頸肌肉疲勞,署立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徐其昭建議考生可以做些伸展操,以及適時休息,有助於思路更加清晰。

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,不少考生正在努力衝刺,由於考試壓大力,又欠缺運動,考生容易引起頸部與肩部的肌肉緊張,也會因為閱讀姿勢的關係使肩頸肌肉疲勞,產生肩頸疼痛;對此,署立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徐其昭就提供簡單的伸展操,讓考生適時放鬆,徐其昭說出現疲勞症狀的時候,不妨做做伸展操,深呼吸一下,放鬆肩頸肌肉的壓力,也可以放鬆心理的壓力,雙手上舉,並且深吸氣,向上數四秒,手放下時吐氣也是四秒,重複幾次。

徐其昭提供第二種簡單伸展操,就是耳朵靠肩膀,如右邊耳朵就靠右邊肩膀,每次四秒一次,靠過去時吐氣,回來時吸氣,然後換左邊,重複幾次。

徐其昭物理治療師呼籲考生要適時休息,才能保持體力。


資料來源:中時電子報

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

男打球肌腱炎 右手「不舉」

【蔡明樺╱台北報導】

近期是國內棒球熱季,門診也收治不少打棒球致運動傷害個案。一名男大學生在接球時,左手拇指被來球命中,指骨掌骨關節當場骨折;另有30歲上班族因熱身不足就投球,肩膀肌腱發炎變成右手「不舉男」。醫師表示,自棒球經典賽以來,因打棒球受傷患者已暴增4成。

男大生守壘害骨折
收治病例的桃園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指,該名左撇子男大學生守一壘時,左手拇指被強勁滾地球命中,就醫照X光確定骨折,治療、復健至少需4個月。林頌凱說,另名30歲上班族,平常很少投球,近來也趕上棒球熱,但因熱身不足就上場投球,隔天早上右手竟痠痛舉不直,就醫診斷是肩膀肌腱發炎
林頌凱指,民眾打棒球受傷部位前三名為肩膀、腰椎和大腿,其中以肩膀肌腱受傷最多,而經典賽後打球受傷的民眾已暴增4成。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林瀛洲建議,民眾可藉舉啞鈴、伏地挺身和跑步強化肌力、穩定肌肉群可避免受傷,每周約2到3次;重量訓練、跑步宜分段分次進行,若份量太多反而會受傷。


資料來源:蘋果日報